機械設備安全應考慮其"壽命"的各階段包括設計、制造、安裝、調整、使用(設定、示教、編程或過程轉換、運轉、清理)、查找故障和維修、拆卸及處理;還應考慮機器的各種狀態包括正常作業狀態、非正常狀態和其他一切可能的狀態。決定機械產品安全性的關鍵是設計(機械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設計)階段采用安全措施還要通過使用階段采用安全措施來最大限度地減小風險。
由設計者采取的安全措施
(1)本質安全技術。這是指在機械的功能設計中采用的、不需要額外的安全防護裝置而直接把安全問題解決的措施因此也稱為直接安全技術措施。本質安全技術是機械設計優先考慮的措施。
(2)安全防護。直接安全技術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實現安全時必須在生產設備總體設計階段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專門用來保證人員安全的裝置也稱為間接安全技術措施。
(3)使用信息。本質安全技術和安全防護都無效或不完全有效的那些風險可通過使用文字、標記、信號、符號或圖表等信息向人們作出說明提出警告并將遺留風險通知用戶局稱指示性(說明性)安全技術措施。
(4)附加預防措施:
①著眼緊急狀態的預防措施。如急停裝置、陷入危險時的躲避和援救保護措施;
②附加措施如機器的可維修性、斷開動力源和能量泄放措施;機器及其重型零部件容易而安全的搬運措施、安全進入機器的措施、機器及其零部件穩定性措施等。
由用戶采取的安全措施
(1)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是保護勞動者在機器的使用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所必備的一種防御性裝備在意外事故發生時對避免傷害或減輕傷害程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按防護部位不同勞動防護用品可分為九大類:安全帽、呼吸護具、眼防護具、聽力護具、防護鞋、防護手套、防護服、防墜落護具和護膚用品。使用個人勞動保護用品時應注意:
①根據接觸危險能量的作業類別和可能出現的傷害按規定正確選配。該用的一定要堅持佩戴不該用的堅決不用否則不但沒有保護作用還可能造成不應有的危害。
②防護用品一定要達到保護功能的要求并合乎使用條件的技術指標。使用中應注意有效使用期及時檢查報廢否則起不到應有的防御作用。
③個人防護用品既不是也不可取代安全防護裝置它不具有避免或減少面臨危險的功能只是當危險來臨時起一定的防御作用必要時可與安全防護裝置配合使用。
(2)作業場地與工作環境的安全性。作業場地是指利用機械進行作業活動的地點、周圍區域及通道。作業場地與工作環境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機器布局應方便操作機器之間、機器與固定建筑物之間應保持安全距離;通道寬敞無阻,充分考慮人和物的合理流向,滿足物料輸送的需要并有利于安全。
②作業場地不得過于狹小工、卡、量具應按規定擺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應堆放整齊、平穩防止坍塌或滑落。
③地面平整無坑凹無油垢水污廢屑應及時清理;室外作業場地應有必要的防雨雪遮蓋;有障礙物或懸掛突出物以及機械可移動的范圍內應設防護或加醒目標志。
④保證足夠的作業照明度,滿足通風、溫度、濕度要求嚴格控制塵、毒、噪聲、振動、輻射等有害物使其不得超過規定的衛生標準。
安全管理措施。它包括對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建立安全規章制度;對設備(特別是重大、危險設備)的安全監察等。
由用戶采取的安全措施對減小設計的遺留風險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些措施與技術措施相比可靠性相對較低它們都不能用來代替在設計階段可用來消除危險、減小風險的措施。
上一篇:如何及時準備找出設備的潛在缺陷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了